保護,是為了更好的創新
來源:互聯網 時間:2023-04-28 15:05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8年10月,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作出建立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的戰略部署,通過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試點統一審理全國范圍內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壟斷上訴案件,集中國家技術類知識產權審判骨干力量,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從司法層面發揮新型舉國體制作用,有效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
經過四年多運行,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受理案件超1.4萬件,已審結超1.2萬件,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效果集中顯現。對法庭試點工作情況,2022年中央政法委委托中國科協、中國法學會開展了第三方評估,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專題審議,一致認為基本實現“裁判標準進一步統一,審判質效進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司法保障進一步加強”的預期目標要求。
就當前人民法院技術類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而言,與實現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存在差距,特別是對于知識產權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的具體司法理念還需進一步厘清和明確。按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的要求,結合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運行實踐,在技術類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中需要樹立和踐行以下一些具體司法理念。
一是堅持有利保護。要秉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有利于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有利保護司法理念,以是否有利于激勵創新投入、保護創新行為、促進成果轉化為標準,作有利于權益保護的裁量,積極培育“創新友好”法治環境。
二是堅持有力保護。要秉持總體加大侵權賠償力度的有力保護司法理念,充分認識知識產權無形性所導致的知識產權價值的不確定性和侵權行為隱蔽性所帶來的損害賠償計算的不充分性,確保權利人得到足額充分的賠償,同時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嚴厲制裁嚴重侵權行為。
三是堅持有效保護。要秉持裁判能夠及時制止侵權的有效保護司法理念,積極探索停止侵害的具體方式和范圍,注意充分發揮臨時措施的補位作用,切實增強權利救濟時效和保護效果。
四是堅持高效保護。要秉持盡可能全過程加快糾紛解決的高效保護司法理念,重點從制度機制上探索和解決知識產權維權周期長的難題,包括加快專利授權確權案件兩審程序的審理,緊密銜接好民事侵權和授權確權程序。
五是堅持重點保護。要秉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的重點保護司法理念,立足促進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保護力度,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六是堅持平等保護。要秉持對各類當事人一視同仁的平等保護司法理念,依法審理涉外知識產權糾紛、涉產權保護及企業家權益糾紛,服務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落實“兩個毫不動搖”。
七是堅持誠信保護。要秉持確保任何人不得從不法行為中獲益和堅決不使非誠信者漁利的誠信保護司法理念,以鼓勵創新和競爭為導向,準確把握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防止權利濫用、支持知識產權行使與規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法律界限,加大對知識產權領域虛假訴訟、惡意訴訟打擊力度。
八是堅持協同保護。要秉持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的協同保護司法理念,積極參與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工程建設,自覺接受審判監督和檢察監督,加強與行政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健全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協同機制,推進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標準統一,提升保護合力。
(責編:馬昌、梁秋坪)
(責任編輯:小編)